环保新突破:不干胶处理技术革新助力循环经济发展
- 分类:新闻中心
- 发布时间:2025-05-13
- 访问量:0
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,不干胶处理领域迎来重大技术突破,多家企业通过创新技术与环保实践,为解决这一行业长期存在的环境挑战提供了新方案。
自动化与清洁化生产成主流
浙江宝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近期获得的 “一种不干胶自动化复合装置” 专利(授权公告号 CN222246485U)引发行业关注。该装置通过精密机械配置,在不干胶复合前自动清理离型纸上的灰尘和杂质,显著提升成品质量的同时,减少了材料浪费。其自动化操作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,更通过优化工艺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清洁化,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范例。
与此同时,广州市欣竹不干胶材料有限公司推出的 “一种不干胶废边处理装置”(授权公告号 CN222807180U)则聚焦废弃物处理环节。该装置通过可移动的压紧结构,有效解决了不同尺寸不干胶废边的处理难题,强磁铁与金属底板的结合设计,确保了废边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。
循环经济实践成效显著
国际纸业巨头芬欧蓝泰标签(UPM Raflatac)与农夫山泉合作开展的 “重塑包装” 项目,通过可水洗不干胶标签技术,成功提升了 PET 瓶的回收再生效率。实验数据显示,使用芬欧蓝泰 RW85C 可水洗标签的 PET 瓶脱标率高达 99.94%,远优于传统标签的 40%。这一技术突破使得再生 PET 瓶片杂质含量符合食品级标准,每吨破碎片市场价值提升 300-400 元,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UPM 更早前与 Cycle4green 的合作,则通过离型纸回收技术构建了闭环产业链。其 UPM LinerLoop™概念通过脱硅处理,将回收离型纸转化为新的离型底纸,预计每年可减少数万吨塑料垃圾。在中国市场,UPM 推出的 CCK™无塑料离型纸,若替换 30% 的 PE 淋膜底纸,可减少相当于 10 亿个塑料瓶的废弃物。
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行业转型
随着《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》《工业企业废水氮、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》等环保法规的实施,企业纷纷加大环保投入。例如,长沙智卓印刷有限公司通过 “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” 处理废气,确保 VOCs 排放达标;永信纸塑制品(广州)股份有限公司则采用 “二级活性炭吸附 + 催化燃烧” 工艺,有效控制印刷废气污染。
2025 年行业数据显示,中国不干胶标签市场规模已突破 318.81 亿元,环保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。全球市场方面,预计到 2031 年,不干胶市场规模将接近 3474.1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 3.8%,其中可降解材料和智能标签成为增长主力。
碳中和目标下的新探索
为响应 “双碳” 战略,芬欧蓝泰标签推出的 RAFNXT + 系列成为全球首款通过 CarbonNeutral® 认证的标签材料,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通过清洁炉灶、草原保护等项目实现中和。苏州雅利印刷有限公司则引入碳信托认证材料,利用纸浆残留物生产可再生标签,碳足迹较传统塑料薄膜减少 66%。
专家指出,不干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从材料创新、工艺优化和回收体系三方面协同推进。例如,水性胶粘剂、生物基油墨的应用可显著降低 VOCs 排放;数码印刷技术通过按需生产减少资源浪费;而建立区域性的废标签回收网络,则是提升回收率的关键。
当前,不干胶处理正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。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,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、智能化转型,为全球包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。
最新资讯